*劇透注意
前陣子對推理小說漸漸失去興趣,雖然找來謀殺天后克莉絲蒂的小說來看,還是不太能融入本格派的解謎遊戲。《為什麼不問伊凡斯》謎題巧妙,伯爵的千金作為偵探角色很新穎,但是最後兇手用一封長達一整章的信件說明自己的動機……在我看來是件很不合理的事,要殺人就殺人,我不相信已經逍遙海外的壞人會大費周章告訴偵探他為什麼要殺人。
前陣子對推理小說漸漸失去興趣,雖然找來謀殺天后克莉絲蒂的小說來看,還是不太能融入本格派的解謎遊戲。《為什麼不問伊凡斯》謎題巧妙,伯爵的千金作為偵探角色很新穎,但是最後兇手用一封長達一整章的信件說明自己的動機……在我看來是件很不合理的事,要殺人就殺人,我不相信已經逍遙海外的壞人會大費周章告訴偵探他為什麼要殺人。
因此,我喜歡更深入兇手心理和社會影響的社會派推理小說。例如,海史密斯的犯罪小說,將犯罪心理寫的淋漓盡致,沒有落落長的道德勸說,我相信我應該不需要再被小說重複灌輸道德意識。她的雷普利系列沒有解謎成分,讀者隨著劇情推演,都知道雷普利是兇手,重點是他為何殺、怎麼殺、怎麼隱瞞這件事、最後會不會被發現是兇手。
我喜歡《再見,德布西》的原因,第一,偵探角色是鋼琴老師,我一開始在懷疑這人說不定是兇手,沒想到是偵探,設定是大學時期念法律,考檢察官不去當,堅持繼續走鋼琴家的路。
我喜歡《再見,德布西》的原因,第一,偵探角色是鋼琴老師,我一開始在懷疑這人說不定是兇手,沒想到是偵探,設定是大學時期念法律,考檢察官不去當,堅持繼續走鋼琴家的路。
這本小說對我而言有魅力,很大部分是因為岬洋介,外表看起來是溫文的少爺,但是內心非常堅強,同時又有機敏的頭腦。看起來好像是偏向感性的鋼琴家,卻意外地有理性分析的一面。以魔法師和惡魔來形容他十分貼切,製造奇蹟的魔法師,嚴格訓練的惡魔,將人看得很透徹。我喜歡他被露西亞問到為什麼明明知道真相卻不戳破時,說:「你是遙還是露西亞對我而言沒關係,你說想成為鋼琴家,所以我教你。」他就事論事的冷靜,展現對音樂的熱誠遠大於逮捕兇手這事,符合他的角色設定,不選擇檢察官為職業(有才能且能勝任),而是決定成為鋼琴家(有才能但可能會在表演中聽不見)。
第二,有大量古典音樂術語。這是個人偏好,我一向對描寫音樂有興趣,西方古典音樂的術語需要時間吸收資料,尤其不是長時間學習音樂的人,能夠將樂曲描寫得如此詳細需要閱讀大量資料。
第三,心理描寫。比起解謎,作者描寫角色心理的部分更多。因為主角是火災受害者,她如何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心情上的轉變也描寫得很細緻,讀來真的很像是勵志小說。
在我不想讀這些長篇大論的勵志文,想知道真相時,作者在最後給了敘述詭計的真相。將古典樂和心理描寫得這麼厚實,達到讓讀者分心的效果,成為這本小說的特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