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村上春樹的散文


遠方的鼓聲大概還記得標題是在比喻旅行的動機是聽到來自遠方的鼓聲,威士忌就是我完全不熟的領域,酒的品牌飛來飛去我只讀了一點吧。

隨筆散文的話,有讀過《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還有《身為職業小說家》。藉由跑步聯想寫小說是一個人的馬拉松,不和他人競技,而是和自己的毅力較量的運動。小說家是他個人的創作歷程,有印象的是他說如果有人想進到小說業界的話,歡迎上擂台較量的霸氣宣言,還有他個人從來不做靈感筆記,寫作時能記得的事情就會記得,寫筆記之後回去看也不見得用得上。我可以理解這點,靈感寫下來後就覺得安全了,好像寫完筆記就沒事一樣XDD

《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非常直白的題目,內容就是兩個人的對談錄。因為河合是榮格派心理學家,有提到小說和心理諮商之間的關聯,村上是要下潛到自己的心理去創作,而河合是要了解諮商對象的心理才能進行治療,兩個專業的共通點在於:要深入了解可是要能夠回來啊!不然沒辦法繼續下去。
       
河合比較美國人和日本人的不同表現在心理諮商上也很精采,大略的說就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社會,觀念上的差異。像是日本人傾向於借助朋友和家庭解決心理問題,和美國人相比,較少求助於心理諮商師。這點我個人覺得可以適用於台灣社會,好像向不熟悉的人求助是在暗示自己缺乏家庭和朋友一樣,實際上朋友和家人都沒有專業諮商能力,只是認識比較久,好像比較了解,久了之後就會像河合說的,生病的人對家人和朋友持續造成心理負擔。


看一個任性、自我的大叔,在某些地方特別執著,有時又意外的隨興而寫的散文,會覺得村上春樹是有個人魅力的作者。那種個人的頹喪的無用細節,是比一般踏實的分享資訊或是闡述寓意的遊記所缺少的東西。之前在討論諾貝爾得主時,我媽突然傳訊息說什麼村上春樹沒得獎他本人也不在意,這點值得學習,我忍不住說,他不在意這點和他大學不知道是太常翹課還是學運的緣故念了八年之久是他的個人魅力,也沒什麼好學習不學習的。我記起的都是他的那些雜事,比起那些不重要的事,寓意顯得片面而突兀。小說和散文,好像也就是那些雜事破事不重要的事,卻足以讓讀者了解人生有別的活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