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每個人都在連載的時代

20170206

網誌是個人生活刊登其上的雜誌。雜誌上有廣告,網誌也有;雜誌上有靈活的排版和大量的圖片和視覺設計,網誌也能視個人喜好做排版。我所參與的網誌時代(那是2007年的流行了,現在盛行的是微網誌和社群媒體)從奇摩部落格開始,後來搬到天空部落,這麼一說也寫部落格十年了。

在網路上真的喪失/消除空間感,不過換一個空間刊載內容,需要熟悉空間/媒介裡能用的工具,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歸屬感。

網誌的經營是歸屬感的建立,就和辦雜誌會破產是差不多的概念,是一股腦熱,衝動之下決定要開始做的事。網民的遷移就像羅布泊,究竟人們想在哪裡出現,分享腦子裡的想法,那個決定是怎麼出現的,沒人明白。

明明網誌理論上是個不會耗盡的空間,可是使用者卻用著用著,就和用筆記本寫日記一樣,到用盡時就換本子了。

網誌似乎又比雜誌更難篩選內容,因為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網誌,雜誌是一整個雜誌社定期出刊的,寫稿的人不只一個,紙本經營上有一定困難度,印刷費、稿費、廣告收入來源、通路等等,能生產的人不太可能單打獨鬥。

為了離開舊的部落格,我勘查了許多新的網誌平台,也辦了一堆帳號。社群網站的文章沒辦法索引,時間久了會被洗下去。雖然互動性強,關注度高。這點紙本媒介確實沒法比,印成雜誌就是沒有讀者留言的功能,要另外開放回函或同人作者最近常開的google感想募集單,其實運作邏輯是相仿的。

Instagram用照片記錄生活的形式和繪本相似,一格畫面配上幾行字的敘述,我所做的:上傳過去拍的照片,介紹自己的同時,告訴觀眾我的生活。

問題是建立自我的同時,隱私被侵犯也是因為平台是公開網路空間,上傳照片、文字到免費平台上,網誌平台不會給內容提供者收入,除了近期的Youtube以外。所以內容品質如何需要讀者自己篩選,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在做編輯選稿的工作,秘密的,或有時公開的分享內容。

在公開的網路空間要注意言行和隱私,這點逐漸和真實生活的原則同步了。上傳的文字和照片如果是真的珍貴的東西,還是不要隨意讓人看見吧。這又回到創作者需要獨立又需要讀者回饋的矛盾上。需要大聲說出我存在,又不能完全將隱私暴露光。紙本還有斷刊完售的一天,網路上卻是永流傳啊……

這是每個人都在連載的時代,而且不會斷刊的時代。日記之類的,我在噗浪發了,這是俗稱的「廢文」。人有許多面向,隨著時代變化,也有文體和媒介的流行和衰亡。網路時代以前要等到人過世後日記被出版,可是現在大家都在網路上寫日記了,莫札特這麼愛寫日常瑣事的人大概也頗吃驚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