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smiths校內音樂劇試演心得

2017/02/22  London

校內音樂劇的碩士生在學校的小劇場辦試演,超級震撼,第一次坐這麼近聽音樂劇。突然很想知道音樂劇作者怎麼寫出好看的劇,有對話演出又有詞和曲要顧。我在思考歌仔戲算不算音樂劇的形式?也是有演有唱。

總共有四個作品試演,因為忘了作品名,是我依照主題起的。



1.爬山
劇情完整,一個有名的登山運動員的女兒要完成死去的父親未能爬完的那座山。是採取女兒邊自述邊演劇情,在幾首歌內橫跨女主角五歲到成年。有時前面在唱歌,後面的演員同時在無聲的演另一個地點發生的支線劇情,畫面很豐富,好像漫畫分鏡。歌詞也很好理解,吉他,鼓和鋼琴的合奏好棒。演員的走位和編舞有特別安排。

2.Mental Health
關於一名有精神疾病(以詞曲推測是憂鬱症)的女生的生活。飾演女主角的演員有大量獨唱,配鋼琴伴奏。我喜歡從51倒數的這個概念,表達她想離開人生。

聖誕節場景的打光是用兩側舞台的燈光輪流打亮,製造閃爍感。演員在倒數和獨唱時會一步步逼近舞台邊緣,最後一步燈光全暗,暗示跳樓的劇情,這個表達方式好聰明喔(崇拜

開朗的配角將抑鬱的氣氛平衡過來,觀眾不會一直處在憂鬱情緒裡。看到有人願意以音樂劇的形式挑戰這個題材很佩服,學到怎麼在主題是憂鬱的劇裡取得現實事件的平衡。

3.張生和鶯鶯
紅娘的演員技壓全場!大部分的歌和台詞是英文,穿插少量中文,唱中文時後面有字幕對照。演張生的演員是白人而且還穿武生的衣服(錯棚大笑

4.Mistaken
只有一首歌,女演員獨唱是走Adele的渾厚女聲路線。聽說作者突然說所有歌都不要了,只留下mistaken這首,主持人是製作人,無法提供劇情大要。
       
音樂劇雖然常被說演一演就開始唱歌,現實生活才不會這樣之類的,但在情緒上用歌曲表達很有張力,有點像丟入高密度的情緒湯塊進入劇本裡,快速調出味道。要丟入適當的歌曲才有加乘效果,我不知道怎麼具體評斷「不適合」加進來的曲子。以Wicked來說,個人認為有點可惜的是歌曲量會讓情緒表達雜亂,變得沒有焦點。
       
大製作的音樂劇非常多眾人合唱,但我對大合唱最沒感覺,常常分心看演員的服裝。聽一首很震撼,聽太多就麻痺了。學生的小製作演員少少的,今天上場的不超過5人,每個人都有一小段solo,小劇場全黑,舞台打光的時候,非常溫暖……
       

我覺得最動人的是投入情感的演出,用身體和聲音表現,怎麼讓觀眾被吸引,產生共感。如何敘述一個事件讓人覺得這是個值得一聽的作品,作者要進入一個演出的狀態,同時想像不同角色的心理和動作。不過好的作品沒有固定的標準,共感只是其中一個直覺性的指標。取得理性敘述和感性表達的平衡也很重要。

留言